中國基金報記者 郭玟君
近期,美聯(lián)儲連續(xù)加息令全球流動性持續(xù)收縮,歐美金融機構接連暴雷。據(jù)媒體報道大量富人正把資金從美國、瑞士撤離,而香港是這些資金的首選地。
【資料圖】
全球資產配置應如何因應新的變化做出調整?香港資產管理機構將如何抓住機遇加速發(fā)展?就此,《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嘉實國際CEO兼CIO關子宏和大家分享他的思考。
(點擊圖片查看精彩直播回看)硅谷銀行風波不是“雷曼2.0”
中國基金報:硅谷銀行風波是“雷曼2.0”還是“茶杯里的風暴”?
關子宏:硅谷銀行、簽名銀行等暴雷銀行的情況和雷曼兄弟的情況并不相同,前者只是持有的優(yōu)質資產因資產負債久期錯配導致的“浮虧”;而當年的雷曼兄弟是持有的劣質資產出現(xiàn)“實質性虧損”。
2020年初疫情開始時,美聯(lián)儲大幅降息,美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大幅上升,美國銀行大量買進長久期的美國國債及美國政府擔保的 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作為投資。過去一年間,美國接近500基點的加息,讓這些資產出現(xiàn)浮虧,是這次硅谷銀行風波的源頭。
這些銀行存款快速流失,為應對短期的流動性緊張,不得不把存在浮虧的久期較長的資產提前出售,因而出現(xiàn)了實質性虧損。這又進一步觸發(fā)了更大規(guī)模的存款流失,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進而引發(fā)信心危機。
但這并不是信用危機。這些銀行持有的資產并不存在信用問題,只要持有到期,是能夠獲得預期的收益的。相反,2008年雷曼兄弟觸發(fā)的風暴是不良資產產生的信貸問題。當時在美國以及美國以外的金融機構買入了不少與美國無抵押房貸(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 mortgage)有關聯(lián)的擔保債務憑證(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當這些房貸的違約增加,金融體系就出現(xiàn)了重大的實質的虧損。
中國基金報:硅谷銀行風波是否會進一步擴散?
關子宏:我認為美國監(jiān)管機構這次采取的措施是正確的。美國聯(lián)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吸取了當年次貸危機的教訓,在一天內作出決定,為硅谷銀行所有存款提供全面擔保,并且在亞洲市場開市之前迅速地宣布了這一決定。這大大降低了市場進一步惡化的風險,挽回了市場信心。但我不認為問題已完全解決。畢竟流動性緊縮不是這兩三家小型銀行所面臨的風險,而是整個行業(yè)面臨的問題。但未來出現(xiàn)更大風險的概率不大。
中國基金報:硅谷銀行風波將對美國金融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關子宏:短期影響是美國整體信貸增長的減速,將大大增加美國經濟,甚至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我們認為,美聯(lián)儲將停止加息,但美國這次可能出現(xiàn)的衰退能否有效壓制通脹仍難以確定,因此美國利率有可能在增長下滑的情況下,在高水平維持一段時間。
中國基金報:硅谷銀行服務的大都是硅谷的科創(chuàng)企業(yè),是否會打擊美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
關子宏:類似硅谷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在美國確實不多,甚至可能只有一家??苿?chuàng)企業(yè)過去非常依賴硅谷銀行提供各個方面的金融服務。硅谷銀行風波將令投資者在投資初創(chuàng)企業(yè)時更加謹慎,初創(chuàng)企業(yè)要獲得新一輪的融資將更加困難。其對美國初創(chuàng)科技企業(yè)的長遠影響將在未來一至兩年時間逐步顯現(xiàn)。
瑞信內控問題將得到解決
中國基金報:瑞銀收購瑞信是史上最大最快的銀行合并案,瑞士監(jiān)管機構為什么這么著急"拆雷"?
關子宏:瑞信是全球30家系統(tǒng)性重要銀行之一,它的問題不僅會影響瑞士,還會影響歐洲甚至全球的金融穩(wěn)定。而瑞信暴雷的同時,美國也出現(xiàn)了信心危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因此瑞士監(jiān)管機構必須當機立斷。
中國基金報:目前危機是否已經化解?
關子宏:瑞信的問題和美國硅谷銀行風波情況不太一樣。瑞信的問題在于其內部,和美聯(lián)儲加息乃至整個經濟環(huán)境等外部因素關系不大。瑞信在財報中承認了內控存在重大缺陷,且在此之前就接連暴雷。這讓大量客戶用腳投票,導致公司自2022年底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客戶流失。瑞銀收購瑞信后,相信內控問題將得到解決。
以防御性投資策略應對硬著陸風險
中國基金報:近期,在美聯(lián)儲將降息的預期下,市場大幅反彈,您對后市怎么看?
關子宏:確實,3月13日以來,納斯達克指數(shù)和恒生科技指數(shù)強勁反彈,大幅跑贏標普500指數(shù)和恒生指數(shù)。原因是市場普遍認為,降息將利好科技股。但我們切勿忽視了美聯(lián)儲未來可能降息背后的原因——此前持續(xù)的信貸緊縮正令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引發(fā)美國經濟硬著陸。這對于企業(yè)未來的盈利是非常不利的。
中國基金報:在當前大環(huán)境下,您認為應如何調整全球資產配置策略?
關子宏:我們更傾向于采取相對保守、防御性的投資策略。重點關注高質量、現(xiàn)金流較好的公司。美股方面,會關注公用事業(yè)及必須性消費。中國股票中,消費復蘇相關板塊,如互聯(lián)網平臺,以及受到政策支持的基建、國企和電信板塊。此外,黃金也是值得看好的投資品種。
中國基金報:聽說您即將出差歐洲,歐洲投資者如何看待中國市場?
關子宏:過去兩年,尤其是去年,外資投資中國的氣氛低迷。過去兩個月,隨著中國重新開放,外資對投資中國的興趣迎來拐點。從政策面看,美國的經濟政策仍將保持緊縮,而且最近發(fā)生的銀行風波,會加大美歐經濟下行的壓力。而中國的經濟剛開始復蘇,各方面政策都以支持經濟增長為主。從估值看,中國的資產相對海外市場也是非常的便宜。
中國市場今年能否擺脫美國的影響,走出獨立行情,值得我們持續(xù)關注。但總體看,今年中國市場會比歐美市場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香港將成全球最大財富管理中心
中國基金報:香港作為基金出海橋頭堡,在中國基金行業(yè)出海的過程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中資資管機構有哪些優(yōu)勢?
關子宏:海外投資者過去投資中國主要通過在港的海外資管機構,他們在產品設計、投資風格以及對中國市場的理解方面,與內地機構有一定的差異。香港的從業(yè)人員對海外投資者的深度理解能幫助中資資管了解海外市場及客戶的需求,從而構建更適合海外投資者的產品,對中國基金行業(yè)的國際化發(fā)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中國基金報:據(jù)媒體報道大量富人正把資金從美國、瑞士撤離,而香港是這些資金的首選地。對此您怎么看?
關子宏:我認為,香港將在2023年超過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金融中心和財富管理中心。非香港居民存在香港的資產達2.3萬億美元,新加坡只有1.5萬億美元。非香港投資者繼續(xù)成為資產及財富管理業(yè)務的主要資金來源,占管理資產65%。香港銀行業(yè),無論是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比率還是壞帳率,長期優(yōu)于國際同業(yè)。在歐美金融機構接連暴雷的情況下,華人和家族辦公室將香港作為首選地可以理解。
構建本土化ESG投研體系
重建中資資管機構優(yōu)勢
中國基金報:近年來,ESG投資日益成為主流,您是ESG投資領域的專家,能否談談ESG投資的發(fā)展?
關子宏:在國外 ESG 投資已經有20年以上歷史,中國才剛剛起步。以歐洲的公募基金為例,Article 8和9的基金存量已經超過了公募基金總存量的50%,可以說ESG已經成為了投資產品的主流。在國內,我們看到無論是基金公司、銀行理財、保險及養(yǎng)老金等機構都在過去2-3年間逐步構建ESG投研體系及ESG產品,但總體來說還處于剛起步的階段。
中國基金報:您認為我們應如何讓內地投資者對ESG投資者更感興趣?
關子宏:首先要提升投資人對于ESG理念的認同,愿意用他們的資本去推動社會更好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則讓投資者通過投資ESG獲得更好的受益。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政策與ESG的重疊度是非常高的。例如ESG中的S相關的共同富裕,和E相關的碳中和,都是國家高度重視的重要政策。因此,在做投資決策時,如果不考慮ESG因素,將令投資者錯失一些很好的投資機會,甚至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基金報:能否談談中國和海外的ESG投資有何異同?
關子宏:中國和海外ESG投資在理念、文化、經濟發(fā)展階段、以及企業(yè) ESG 披露等有比較大的差異。中國會慢慢發(fā)展出一套適合中國的 ESG 評估體系。近年來,隨著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借助這些技術抓取更多非公開信息。例如,ESG相關信息往往并非數(shù)據(jù),而是媒體的文字報道及經營活動中文字記錄,就可以用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技術去提取。
中國基金報:您負責嘉實基金的全面 ESG 投研整合,能否簡單介紹您在這方面的工作?
關子宏:嘉實基金5年前成立了ESG部門,致力于搭建適合中國的ESG研究及評分框架,同時通過人工智能及 NLP 開發(fā)了覆蓋中國市場的 ESG 數(shù)據(jù)及投資策略。在海外業(yè)務方面,嘉實國際所有歐洲的公募基金都是 Article 8產品,并獲得了在歐洲被廣泛認可的ESG標簽。
中國基金報:作為中國規(guī)模前十的公募基金的香港子公司,嘉實國際將如何抓住當前機遇,提升境外資產管理規(guī)模?
關子宏:ESG 的投研能力是在海外發(fā)展業(yè)務的重要競爭力之一,而且本土化的 ESG 研究框架和數(shù)據(jù)是與外資資管體現(xiàn)產品差異化最重要的工具。過去十年我們看到,外資機構已經建立了完善的中國本土投研團隊,近兩年,外資機構已經獲準在內地成立基金管理公司,這使得中資資管機構相對于外資在本土化的優(yōu)勢有所弱化。
如何重建中資資管機構的優(yōu)勢?我認為, ESG是很好的抓手。一方面,ESG投資已經成為海外投資的主流;另一方面,海外機構用海外的評估框架去評價中國企業(yè)的ESG水平可能會存在偏差,而中資資管機構如果能夠搭建一套本土化且得到海外投資者認同的ESG研究體系,同時很好地應用于投資,將大大增加我們的全球競爭力。
標簽: